发布时间:2025-10-28 11:57 浏览量:
10月25日下午,国际商学院产教融合座谈会顺利举行,来自阿里巴巴国际站、交通银行、贵州数据宝网络科技等十余家知名企业总经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产业导师团队、学校副校长李定珍与国际商学院教学骨干以及数十名学生代表,三方齐聚共议:“破局·共创”,如何打通产教融合的痛点与堵点,为商科教育探索新机遇。

座谈会上,长沙微漾科技有限公司部门经理张伟分享了与学院的真实合作案例。公司将客服邮件处理项目直接“搬进”校园,学生课余时间即可参与企业项目,在实战中磨炼技能,也为企业缓解了人才压力,实现“实习即就业”的高效对接。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武杰则提出了更宏大的合作愿景:希望校企共建“数字化工厂”,打造“农业AI大脑”,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针对企业对季节性、岗位特定能力及“上岗即能用”的新型人才需求,副校长李定珍教授自信地回答:“我们早已行动!”学校开设卓越工程师班、产业创新班,精准对应企业诉求;同时灵活设置“微专业”,能快速为企业特定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培养方案,更鼓励企业将优质微课资源、真实项目直接引入课堂。

座谈会现场,围绕金融专业设置问题,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华江生命科技公司董事长顾铭,依据当讲经济发展形势,肯定了该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交通银行星沙支行行长何芳,则强调当前银行招聘更倾向于各专业的人才,金融专业应在课程设置方面多参考市场需求,引导学生拓宽就业方向。面对导师们关于“如何用好‘00后’员工”的坦然困惑,学生们也提出发自内心的提问:“如何提升企业最看重的软实力?”导师们一致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大的学习力、出色的抗压能力,以及快速切换心态、团队意识和责任感,都是商科学生走进职场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让在场学生提前感知了职场的真实温度,现场氛围热烈,学生们“抬头率”始终保持最高。
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陈加新总结时表示,这场座谈会只是一个起点。学院将建立长效沟通机制,邀请更多产业导师走进课堂,同时推动更多真实的企业项目在校园“安家落户”,让学生在“校中厂”里练就真本领。

本次产教融合座谈会,是国际商学院契合学校产教融合周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学院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学院、企业、学生三方深度互动,会议为学院后续产教融合工作打开了新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向:加强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项目制教学常态化,完善学生软实力培养机制,打造开放型实践平台。未来,国际商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协同创新,促进学生深度参与企业项目,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助力更多学生在校期间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跃迁,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商科人才。
一审:陈春亚
二审:杨璐嘉
三审:胡继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