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5-14 11:55 浏览量:
2025年5月13日下午,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以搭建表演“微”工坊,凝“剧”育人大力量为主题,组织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全体教师观摩刘济君老师《表演艺术》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紧扣“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目标,通过创新教学设计与实践,生动呈现艺术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同频共振。
理论溯源:红色艺术的精神解码
刘济君老师基于《表演艺术》课程,以经典剧目为思政脉络,带领教师党员共同剖析《牛天赐》《茶馆》等作品,提炼“信仰之光”“家国情怀”等核心思政元素。通过“角色抉择对比法”,将剧目核心人物进行对比,引发大家对价值观本质的深度思考。党员教师们现场参与构建“红色剧目思政图谱”,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形成可迁移的教学案例库。
情境淬炼:舞台即思政的实践转化
在表演训练环节,刘济君老师创新设计“三维沉浸式教学”:即兴创作“扶贫干部的家书”具象化党员担当,“抗疫志愿者角色模拟”深化命运共同体认知。支部党员教师王添表示:大家通过肢体语言与情感共鸣,自然领悟“小我与大我”的辩证关系,实现价值观的“无痕渗透”。
创作赋能:时代命题的艺术表达
剧本创作工作坊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蓝本,刘济君老师将“乡村振兴”“科技自强”等思政元素转化为戏剧情节。党员教师组成“红色创作智囊团”,对多个艺术作品进行“价值观校准”,在保留艺术张力的同时,确保主题紧扣新时代精神。党员教师们纷纷坦言“创作过程让我们真正理解了'艺术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经典重构:戏剧冲突的价值升华
在《牛天赐》剧目排演中,刘济君老师示范“思政视角重构法”与“沉浸式导戏”,将舞台调度转化为价值观传递的视觉语言,将数字人技术巧妙地与教学环节结合,生动的阐释了技术+思政的创新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现场的感染力,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提升了课堂思政教学效果。
在集中研讨环节,支部书记方言同志结合刘济君老师分享的“四维融合”教学理念,提示教师党员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党史素材与专业理论融合、党建案例与实训项目融合、时代精神与创作实践融合、价值引领与审美教育融合。组织委员吕新丽结合个人教学创新大赛的竞赛感受,分享了党建成果转化为课程思政的素材,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方法。
本次教学展示形成了多个典型教学案例,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范式。艺术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将持续深化“党建+专业”融合创新,让艺术教育在新时代焕发更强大的育人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