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3 22:58 浏览量:
又是一年写生季来临
来一场自然与艺术的旅行
用画笔记录下那些稍纵即逝的美丽瞬间
置身其中,感受这
弥足珍贵的教与学的互动交流
创造出更具有生命力的作品
2025年4月13日至24日,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2024级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在学院周增辉院长、吴阳院长助理的统筹指导下,由郇海霞、陈果、王振宇、刁政泽四位专业教师带队,踏上了为期十二天的安徽西递、宏村、守拙园写生实践之旅。这场艺术与自然的邂逅,既是一次专业技能的淬炼,更是一次与传统文化、自然美学的深度对话。
西递古村:行走的“活态课堂”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古村被誉为“明清民居博物馆”。除了建筑风格外,西递古村的自然风光也非常美丽。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每一处街巷、每一栋古宅都是教学案例,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是会说话的历史,每一道巷口、每一处檐角都是写生素材。
同学们满怀对艺术的热爱与向往,踏足这片令人心醉的乡土。他们手中的画笔,不仅是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心灵的寄托与梦想的舞台。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寻找灵感、捕捉光影,用画笔记录下每一个触动心灵的瞬间,还可以更深入地与这片土地的人文风情和古老村落对话,感受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找到写生灵感,创作出具有古韵和特色的作品,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将其融入到作品中,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古银杏树下,
白墙黛瓦与潺潺溪流构成天然画室。
铅笔沙沙作响,
教师示范“取景框构图法”,
引导学子将三维空间凝练为二维艺术语言。
专业老师每晚都会召集全体学生就大家当天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写生与研学一体,采风与画笔相互交融,课程的紧凑与精彩的研学互相碰撞,同学们乐此不疲,老师们也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热情。他们不仅从构图、空间营造、色调运用,到刻画塑造等多个维度,给予同学们细致入微地指导,还通过生动地示范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运用经典的构图原则来突显画面主题,引导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画面的平衡感和视觉效果。
郇海霞老师强调:“写生不仅是技法训练,更要捕捉古村的空间灵魂——从街巷尺度到庭院布局,都是未来设计的灵感源泉。”
“徽派建筑的层次感很强,黑白灰的搭配需要通过笔触的轻重来表现虚实。”刁政泽老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传授绘画技巧,更引导大家思考如何将建筑美学转化为设计语言。
在空间营造上,王振宇老师传授了透视法则的奥秘,帮助同学们精准地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深度。
在色调运用上,陈果老师指导同学们感受光的颜色与环境色的微妙变化,学会统一画面的冷暖色调,以营造出和谐而富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鼓励同学们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大胆发挥个人风格,将个人感悟和情感融入作品之中。
领导关怀:为写生之旅暖心护航
此次写生之旅,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带队老师的悉心照顾和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正是他们的关心、鼓励与守护,才让同学们能够安心创作,收获满满。
专业老师们细致地指导每一位同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艺术的探索里找到自己的方向。他们不仅教授技巧,更是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支持。老师们用自己的经验和热情点燃了学生们心中的火焰,用艺术家的慧眼和师者的仁心,在十二天的日夜里编织出最生动的美育课堂。
西递写生基地的南懿恒老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健康与安全,给学生提供营养美味的饭菜,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扰,提供保障和支持。手机相册里存满的写生花絮,都是这场艺术之旅最温柔的注脚。优质的服务让学生们安心开心,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学院院长周增辉、副院长刘勇奇以及罗文彬系主任亲临写生基地指导并看望在外写生师生,充分体现了学校、学院对写生实践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极大鼓舞了在外写生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做到严守纪律,服从管理,同时努力学习,以优异的作品向学校和学院交出满意答卷。
写生归来,一场突如其来雨的打乱了原定计划,却意外带来了新的灵感。学生们躲进古宅廊下,观察雨水顺着瓦当滴落的轨迹,用湿画法捕捉水汽氤氲的朦胧效果。“自然是最好的老师,”陈果老师顺势引导,“这场雨教会了你们如何表现流动的时空。”
青春的路上,总会有风雨,但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们,用行动证明了:青春不惧风雨,艺术之路永不止步!当同学们还沉浸在西递古村的徽韵余味中,写生旅程已悄然过半。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将遇见宏村的“牛形水系”、守拙园的田园诗意,在和煦阳光中完成艺术的淬炼......
通讯员(陈果 王振宇 刁政泽)
一审丨程春芳
二审丨陈 凯
三审丨黄 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