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31 11:15 浏览量:
古韵悠悠,非遗文化宛如一座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民族智慧的宝库。当三月的春风携着“锋”韵轻轻拂过校园,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之际,湖南信息学院艺术学院 24级音乐表演3班团支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号召,踏上了前往浏阳永和镇的旅程,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菊花石雕技艺的传承人曹明珠老师,以实际行动深入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中华民族非遗传统文化。
浏阳河,悠悠流淌,其河底顽石历经 2.7 亿年的自然雕琢,孕育出形态独特的菊花奇石,也催生了这一精妙绝伦的菊花石雕技艺。菊花石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奇巧的构思,成为了浏阳乃至湖南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曹明珠先生,作为菊花石雕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已在这片艺术天地深耕 40 余载。他自幼承继家学,一生与菊花石相伴,将木雕技艺巧妙融入菊花石雕创作中,独创的镂空透雕技法,极大地拓展了菊花石雕的艺术表现空间,为这门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古老手工技艺完美融合,在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非凡的匠心,那些古老的建筑构件仿佛在诉说着百年沧桑,见证着这门技艺的不朽传奇。这种对技艺执着钻研与大胆创新的精神,与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 “螺丝钉” 精神不谋而合。多年来,曹明珠先生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非遗传承工作,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菊花石雕刻艺人。
在其数十载的创作生涯中,曹明珠先生先后设计创作了 2000 余件菊花石雕作品,首创菊花石圆雕及镂空透雕技法,填补了菊花石雕刻史上的技艺空白。他的努力,让菊花石凭借其独特的天然花朵形状和坚实质地,走进了大众视野,赢得了广泛喜爱。
“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 雷锋,以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虽如尘雾、荧烛般渺小,却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曹明珠先生,怀揣着对非遗的满腔热忱,致力于让非遗文化被大众熟知,他的专注与担当,恰似雷锋精神在非遗传承领域的生动映照。
曹明珠先生强调,从事非遗传承,要“明志”“明德”,需意志坚定,择一事、终一生,不断修德正身。他将菊花石雕刻得精美绝伦,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真切感受到非遗的魅力,领略到传统非遗文化的温度与深度,如同雷锋一般,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
忆往昔,前辈们凭借着如烈火般炽热的雷锋精神,跨越重重艰难险阻,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故事,为我们构筑起幸福家园;看今朝,无数新时代的“雷锋”纷纷涌现,他们从前辈手中接过奉献的接力棒,赓续传承,绘就新的辉煌篇章。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繁花如何盛开,我们传承与奉献的初心始终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