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7 08:42 浏览量:
为检验和提升教学能力,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经验的分享与传承,艺术学院于2025 年4月5日在音乐馆103教室成功举办了《民族之声——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与创作》优秀汇报课,本次课程由我院音乐表演系优秀青年教师桂晓乐主讲,吸引了60余名师生前来聆听,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教学质量管理处副处长聂志成,艺术学院刘勇奇副院长到场指导。
课堂伊始,桂晓乐老师通过前期学习内容的回顾,采用“云课堂”与学生互动引入主题,瞬间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课程从根据地及解放区的音乐生活为切入点,梳理了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音乐的发展脉络,总结了根据地群众音乐的创作特点;阐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革命奋斗的一生,展示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光辉形象,介绍了冼星海用其短暂生命创作的“震撼人心的时代之声”;从早期的抗日救亡歌曲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号角,深入剖析了音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使命与担当。通过生动的讲解,同学们深刻了解到音乐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凝聚人心、激发斗志的重要力量。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桂晓乐老师突破传统音乐式教学模式,采用“场景还原+艺术体验+理论深化”创新路径,巧妙地将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融为一体。引入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音乐创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丰富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这些生动的故事,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冼星海等音乐家们在艰苦条件下坚守艺术理想、为革命事业奉献才华的伟大形象。选取了《南泥湾》《在太行山上》等多首经典革命歌曲,现场播放原声录音,引导同学们从旋律、歌词、节奏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展现革命音乐“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追求。同时,与同学们一同演唱《救国军歌》,让大家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音乐也是战斗的武器”歌曲背后的情感与精神内涵。并巧妙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珍贵音频、视频资料,运用AI音频视频修复技术播放冼星海对广大学子的殷切希望,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当时音乐创作的火热场景。
课后同学们反馈“颠覆了对革命音乐的刻板认识”,教师们表示“用科技手段激活了历史,获得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思路”。此次优秀汇报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为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宝贵展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