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下午,学院在励智楼134教师活动中心召开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和推进学院在该领域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会议由常务副院长艾艳红主持,并特邀李向明、周秋琴等专家教授以及部分学科团队成员参加研讨。
会上,艾院长首先向全体参会人员传达了学校对于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的重要精神。她指出,学校对此次申报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期望借此契机鼓舞全院教师积极投身于国家级项目的申报之中,为学院和学校的发展增添光彩。随后,艾院长以身作则,详细介绍了自己撰写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项目申报书,并分享了申报流程中的关键要点。她深入阐述了申报书撰写的背景,强调了本项目在学术领域的独特价值以及对推动佛教文化研究的重要性。同时,对团队成员的国际学术背景进行了着重介绍,展示了团队雄厚的实力和专业素养。此外,艾院长还对样章翻译内容进行了展示,使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了申报书的具体内容和质量水平,并深入分析了该项目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随后,李向明教授等专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为申报书提出了宝贵且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李教授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申报机会,不仅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广泛传播,更是对学院新成立的湖南省数智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平台建设的有力推动。此外,他建议在申报书中进一步突出佛教成就,以增强申报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凸显我国佛教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贡献。岑天佑老师则从版权角度出发,强调翻译所涉及的版权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授权说明,确保项目申报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同时,他还提出希望能在翻译背景中融入泰国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和认同,以此丰富项目的文化内涵和国际视野,更好地促进佛教文化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其他与会教师也纷纷就申报书发表相关建议。
此次研讨会为学院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申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指导。学院也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持续加强项目申报的组织和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申报质量和成功率,争取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文/邓宗林 图/邓宗林 一审/邓宗林 二审/艾艳红 三审/周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