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8 10:17 作者:管理员 点击量: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与大学章程的实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高等学校在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理念,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制定办学章程,各大高校纷纷重新制定或修订章程,逐步进入依法治教、依章办学的新阶段。
大学章程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载体,大学章程建设是促进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环节,被称为“学校宪法”。大学章程也是一所高校成为现代大学的标志之一,凝练了大学的管理制度和办学理念。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民办高等院校朝着一流大学迈进的步伐。为此,各大民办高校开始重点关注章程建设,以期建立起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因此,章程建设可以说是高校依法治校的总抓手。
大学章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大学章程的实施,意即使纸面上的章程变成行动的章程,使其从抽象的行为模式变成具体的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已经制定出来的章程不沦为“一纸空文”。但是目前,高校章程的实施不容乐观。为此,加强章程实施对于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具有紧迫性。民办高校章程的实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大学章程建设要始终贯彻法治理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营造符合大学章程实施的良好的法治环境。这就要求对涉及到学校发展、日常管理、师生权益、民主参与、信息公开、监督保障等重大事项做出明确具体规定,细化并确定相关原则,将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使制定好的章程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维护章程的权威性。大学章程系高校依国家法律授权并经国家备案登记,是高校的 “宪法”,在大学所有的制度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民办高等院校应该在学校内部树立章程至上的观念,使高校董事会、行政管理人员、师生等大学各成员自觉遵守章程的规定,在管理学校事务时依章程而行,严禁做出违反章程规定的行为。强调章程的权威性,落实依章程治校,推进依法治校。
三是要健全实施机制。主要包括:1.设置专门综合性实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章程实施细则、解释章程、监督章程实施、审查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合章性,协调章程主体行为,提出章程修改动议和草案等,可直接向章程核准机关负责,接受其监督,并定期向学校教代会报告实施工作。2.优化争议解决机制,扩大争议解决范畴,完善师生权利申诉机制,建立政府与大学章程纠纷解决机制,同时构建高校管理权力争议解决机制,以畅通高校权利救济与责任归结,提升大学章程的基础。3.建立程序机制。首先要规定章程适用的程序与机制,其次应构建以章程实施机关为核心、教代会等民主监督与纪检监察为两翼、高校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实施监督机制,健全章程监督程序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和民主;最后完善章程修改程序,建立纠错机制。最终建立制衡权力,提升实施规范性,保障实施正义的保障机制。4.完善实施后果机制。首先优化大学章程实施奖励机制,其次规定违反章程的责任,最后构建章程问责机制,以实现对大学章程实施的激励约束。
四是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要围绕章程对校内规章制度及学校文化进行全面梳理,扫除羁绊,制定一系列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规章制度,具体细化章程的操作层面,形成完备的、以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
五是完善社会参与机制。章程作为学校的“根本大法”,在明确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的同时,亦明确了大学与政府和社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等关系。要以董事会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大学治理的机制,明确其参与权利,规定其参与形式,增强其参与意识,提升其参与力度,进一步优化高校外部治理结构。
大学章程制定后,后续建设任重而道远,因此,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认真推进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的执行和实施,推动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最终实现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校制度体系的建设,促进民办高校向一流大学迈进。
(一审/吕中诚 二审/杨浩 三审/尹开源)